谬论侦探:DeepSeek以聊天的方式和孩子谈批判性思考
2025-2-10|2025-2-11
静水流深
Files & media
type
summary
tags
category
password
AI summary
icon
Formula
date
File Name
slug
URL
status
《The Fallacy Detective: Thirty-Eight Lessons on How to Recognize Bad Reasoni》(谬论侦探:38堂关于如何认识错误推理的课程)逻辑学的入门书。对各种谬论的总结,内容精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是针对具体的生活案例,缺少具体的指导方法和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以便于引导进一步地进行批判性思考,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弥补这一缺陷,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Lesson 中英文标题 | 方法论 | 摘要 | 生活案例 | 对应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
Lesson 1: Exercise Your Mind 锻炼心智 |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 锻炼心智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不是像海绵一样被动吸收。质疑信息来源,思考背后的逻辑,就像侦探一样,寻找线索。 | 1. 电视广告: 某个零食广告说“吃了这个,考试就能考 100 分!”2. 同学间的传言: 同学神秘兮兮地说“听说咱们班主任是外星人!”3.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说“科学家发现玩游戏能提高智力”。 4. 短视频推荐: 刷手机时看到一个短视频,说“喝可乐可以减肥”。 | 餐桌对话: “宝贝,这个零食广告说吃了就能考 100 分,你觉得可能吗?想想看,考试考得好是因为什么?(引导孩子说出努力学习)那个同学说班主任是外星人,你觉得有可能吗?如果他是外星人,会有什么特别之处?(鼓励孩子用常识判断)新闻说玩游戏能提高智力,但也要看看是什么游戏,玩多久,对不对?(引导孩子辨别信息来源)那个喝可乐减肥的视频,你觉得靠谱吗?可乐那么甜!(用常识判断,避免绝对化结论)” |
Lesson 2: Love to Listen 喜欢倾听 | 认真倾听不同观点 | 像收集拼图碎片一样,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即使不同意,也要尝试理解对方的逻辑和理由。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问题,最终拼出完整的图画。 | 1. 家庭争论: 关于周末看什么电影,爸爸想看动作片,妈妈想看爱情片,孩子想看动画片。2. 朋友间的争执: 朋友 A 说周杰伦的歌最好听,朋友 B 说 Taylor Swift 的歌才是永远的神。3. 班级选举: 班级竞选班长,A 同学说自己组织能力强,B 同学说自己学习成绩好。4. 新闻评论: 关于某项新政策,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 | 家庭会议: “宝贝,我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想看什么电影,也要说说为什么想看。爸爸说说为什么想看动作片?妈妈说说为什么想看爱情片?听听彼此的理由,就像听不同的故事一样。朋友喜欢不同的歌手,就像喜欢不同的颜色一样,是很正常的。竞选班长,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优点,我们要听听他们的想法,才能选出最好的班长。” (引导孩子尊重不同意见,理解他人喜好,不要强求一致) “对于新闻的评论,我们也要听听不同人的说法,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呢?说不定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这件事。” |
Lesson 3: Opposing Viewpoints 对立观点 | 分析对立观点的优缺点 |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观点。像医生一样,尝试分析每个观点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最合理的方案,或者找到折中的办法。 | 1. 选择兴趣班: 孩子想学画画,父母觉得应该学英语。2. 零花钱的使用: 孩子想要买游戏皮肤,父母觉得应该存起来。3. 暑假安排: 孩子想天天睡懒觉,父母希望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4. 课余时间分配: 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家长希望多看书。 | 睡前谈话: “宝贝,爸爸妈妈知道你想学画画,因为你喜欢涂涂画画。学英语也很重要,以后能帮助你了解世界。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学画画有什么好处?学英语有什么好处?哪个更重要?(引导孩子思考不同选择的利弊)如果你买游戏皮肤,你会觉得很开心,但是存起来以后可以买更多想要的东西。怎么分配零花钱呢? (引导孩子权衡选择)睡懒觉很舒服,但是如果每天都睡懒觉,会不会觉得无聊呢?暑假做些什么,让你觉得开心又有意义呢?玩游戏可以放松心情,但是一直玩会伤眼睛。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
Lesson 4: Red Herring Fallacy 红鲱鱼谬误 | 转移话题的谬误 | 就像侦探小说里故意放出的烟雾弹,红鲱鱼谬误是指通过引入无关信息来转移话题,从而避免回答真正的问题。要擦亮眼睛,识破它! | 1.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 孩子说:“隔壁小明这次数学才考了 60 分!”2. 被指责不收拾房间: 孩子说:“上次你答应带我去游乐园也没去!”3. 讨论家庭开支: 妈妈说:“我们应该减少开支,下个月旅行就不去了吧。” 爸爸说:“你新买的包包也很贵啊!”4. 作业完成情况: 妈妈问:“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吗?” 孩子回答:“今天天气真好!” | 及时制止: “宝贝,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你考试的事情,小明考多少分和你有关系吗?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学习。上次没去游乐园是爸爸妈妈不对,下次找时间去,但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你是否应该收拾房间。我们现在说的是减少家庭开支,我的包包是之前买的,跟你说的旅行不一样,不要岔开话题哦。” (明确指出对方在转移话题,并把讨论拉回正轨,语气要温和,但立场要坚定) |
Lesson 5: Recognizing Red Herrings 识别红鲱鱼 | 识别红鲱鱼的技巧 | 就像寻宝游戏一样,要识别红鲱鱼,需要关注讨论的焦点是否发生了转移。如果对方提出的信息与当前问题无关,就像寻宝游戏里找到了假线索,很可能就是红鲱鱼。 | 1. 政治辩论: 候选人被问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却开始谈论自己的童年经历。2. 公司会议: 讨论新产品定价问题,经理开始抱怨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3. 朋友抱怨: 朋友抱怨今天上课很无聊,却开始说他昨天晚上做的梦有多么有趣。4. 家长会讨论: 家长会上讨论如何提高学生阅读量,有家长开始说学校的食堂伙食不好。 | 提问引导: “叔叔阿姨,你说的童年经历很精彩,但是和解决交通拥堵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说说你的具体方案呢?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新产品定价,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定价问题上来?(用温和的语气引导对方回到正题)你昨天晚上做的梦很有意思,但是和今天上课无聊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今天的课为什么会无聊呢?食堂伙食和提高阅读量好像没什么关系,我们还是先讨论阅读量的问题吧。” 引导孩子意识到话题被转移,并思考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鼓励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将话题拉回正轨。 |
Lesson 6: Special Pleading 特殊辩护 | 双重标准 | 就像玩游戏一样,不能自己作弊,却要求别人遵守规则。特殊辩护是指对自身行为采用一套标准,对他人行为采用另一套标准。 | 1. 孩子迟到: 孩子说:“我迟到是因为妈妈今天早上叫我晚了。” 但如果别人迟到,就说别人不守时。2. 违反课堂纪律: 孩子说:“我违反课堂纪律是因为老师讲的太无聊了,但我同学违反纪律就是不尊重老师。” 但如果别人违反规则,就说别人不遵守纪律。3. 对自己有利的解释: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会说自己是想帮妈妈浇花;别人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会认为是别人太粗心。4. 考试作弊: 自己考试作弊是因为题目太难了,其他人作弊就是人品有问题。 | 平等对待: “妈妈叫你晚了,下次你可以自己定闹钟。其他同学可能也有自己的原因,也许他们身体不舒服,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下次妈妈会注意,你也一样要遵守规则。” (引导孩子认识到规则的普遍性,避免双重标准)“花瓶被打碎了,不管是谁打碎的,都要承担责任。妈妈不会因为你想帮忙就原谅你,也不会因为别人粗心就责怪他们。考试作弊是不对的,无论题目难不难,我们都不能作弊。” |
Lesson 7: Ad Hominem Attack 人身攻击 | 攻击人身而非观点 | 就像辩论比赛一样,应该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反驳,而不是攻击对方的人身。人身攻击是指攻击对方的人格、动机、背景等,而不是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 | 1. 辩论: “你这么胖,懂什么健康饮食?你肯定每天都吃很多垃圾食品!”2. 争吵: “你就是个笨蛋,你说的都是错的!你脑子不好使!”3. 评论: “他是个骗子,他以前就骗过人,他的话根本不可信!”4. 选举争论: “她看起来那么年轻,肯定什么都不懂,不能选她当班长。” | 明确指出错误: “胖不代表不能懂健康饮食,也许她正在努力减肥呢!我们要讨论的是健康饮食的方法,而不是她的身材。说别人笨蛋是很不礼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尊重别人。就算他以前骗过人,也不能代表他现在说的话就是假的,我们要看他说的内容有没有道理。(引导孩子关注内容本身)年轻不代表没有能力,我们要看她有没有责任心和组织能力。“ 重要的是针对观点进行反驳,而不是攻击对方的人格。 |
Lesson 8: Genetic Fallacy 基因谬误 | 基于来源否定观点 | 就像评价一本书一样,不能因为作者是谁就否定书的内容。基因谬误是指因为观点的来源或历史而否定该观点,而不是评价观点本身。 | 1. 历史评价: “这个想法是坏人提出来的,所以肯定是坏的!坏人怎么可能提出好的建议呢?”2. 家庭教育: “他爸爸妈妈都是小偷,他肯定也不是好人,从小就耳濡目染!”3. 产品评价: “这个玩具是盗版的,质量肯定不好!盗版的东西怎么可能好呢?”4. 信息来源: “这个消息是从小道消息听来的,肯定不靠谱,不要相信。” | 关注内容本身: “坏人也可能提出好的建议,我们要看这个想法本身有没有道理,不能因为是他提出来的就否定。爸爸妈妈是小偷,不代表他一定是小偷,我们要看他自己的行为。盗版玩具质量不一定不好,有些盗版玩具质量也很好,我们要看玩具的材质和做工。小道消息不一定不靠谱,有些小道消息也可能是真的,我们要多方验证消息的真实性。“ 引导孩子关注观点或事物本身,而不是来源。 |
Lesson 9: Tu Quoque 你也是 | 以错制错 | 就像玩游戏一样,不能因为别人犯规,你也跟着犯规。 “你也是”谬误是指通过指出对方也犯同样的错误来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 1. 孩子顶撞父母: 孩子说:“你小时候也顶撞过爷爷奶奶!你有什么资格说我?”2. 乱扔垃圾: 孩子看到爸爸乱扔垃圾,就说:“你也乱扔垃圾!凭什么说我!”3. 不按时完成作业: 学生说:“老师你上次布置的作业也没按时批改啊,你凭什么批评我没写作业?”4. 不遵守交通规则: 看到爸爸闯红灯,就说:“你上次也闯红灯,你还说我!” | 承认错误并纠正: “我小时候顶撞爷爷奶奶是不对的,你现在顶撞我也不对,我们都应该尊重长辈。以后爸爸会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你做好榜样。(承认错误)别人乱扔垃圾是他们的错,你乱扔垃圾也是你的错,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没按时批改作业是老师不对,我会尽快批改,你没写作业也不对,要赶紧补上。我上次闯红灯是不对的,以后我会注意,你也不能闯红灯,要遵守交通规则。“ 承认错误,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Lesson 10: Faulty Appeal to Authority 权威误用 | 错误引用权威 | 就像找医生看病一样,要找专业的医生,不能随便找个人就说是权威。错误引用权威是指引用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存在偏见的权威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 1. 名人代言: “这个明星说这个手机很好用,我想要买一个!明星推荐肯定没错!” (明星不一定是手机专家)2. 伪专家: “我听一个邻居说,打疫苗不好,所以我不想打疫苗。” (这个邻居可能不是医生)3. 不相关的专家: “我朋友的爸爸是科学家,他说买这个股票肯定能赚钱,我们一起买吧!” (科学家不是金融专家)4. 朋友圈文章: “朋友圈都说,多喝水能治百病,所以我要多喝水!” (朋友圈不一定是医学专家) | 质疑权威的专业性: “明星只是演员,他对手机的了解可能不多,我们要多看看专业的评测报告。邻居不是医生,我们应该相信医生的建议,打疫苗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引导孩子质疑权威的专业性,并寻找更可靠的信息来源)科学家很厉害,但是他对股票的了解可能不多,我们要多看看专业的财经分析。朋友圈的文章不一定是真的,我们要自己查资料,判断信息的真假。” |
Lesson 11: Appeal to the People 诉诸大众 | 诉诸大众 | 就像排队买东西一样,人多的地方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诉诸大众是指通过声称大多数人都相信某个观点来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 1. 流行趋势: “大家都穿这个牌子的衣服,我也要穿!不穿就落伍了!”2. 投票结果: “大部分同学都选他当班长,我也要选他!大家都选肯定没错!”3. 网络评论: “大家都说这部电影很好看,肯定很好看!我也要去看看!”4. 热销商品: “这个玩具卖得最火,肯定好玩,我也要买!” | 独立思考: “大家都穿这个牌子的衣服,并不代表它适合你,你要看看你喜欢不喜欢,穿着舒不舒服。大部分同学选他当班长,你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能力,是不是能为大家服务。大家都说这部电影好看,你要自己去看看,才能知道你喜不喜欢。这个玩具卖得火,可能是因为广告做得好,你要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好玩,是不是安全。”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不要盲目从众。 |
Lesson 12: Straw Man 稻草人谬误 | 歪曲对方观点 | 就像捏泥人一样,把对方的观点捏成一个丑陋的泥人,然后攻击这个泥人。稻草人谬误是指歪曲对方的观点,然后攻击被歪曲的观点。 | 1. 父母说孩子要少玩游戏: 孩子说:“你们是想让我变成书呆子吗?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父母只是希望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并不是要孩子变成书呆子)2. 环保主义者: “环保主义者想让我们回到古代,什么都不能用,太可怕了!” (环保主义者只是希望保护环境,并不是要回到古代)3. 批评游戏: 批评游戏的人说:“玩游戏的人肯定都是坏孩子,只知道打打杀杀!” (玩游戏的人并不都是坏孩子,有些游戏可以锻炼思维能力)4. 建议多运动: “你们总是让我多运动,是想让我变成运动员吗?那我不学习了。” (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并不是要孩子当运动员) | 澄清事实: “爸爸妈妈希望你合理安排时间,玩游戏可以放松,学习也很重要。我们只是希望保护环境,我们可以用环保袋,节约用水电。玩游戏可以锻炼思维,但也要选择健康的游戏,不能沉迷。我们希望你身体健康,所以建议你多运动,但学习也很重要。” 帮助孩子澄清事实,避免被歪曲的观点误导。 |
Lesson 13: The Story of Aroup Goupta Aroup Goupta 的故事 | (本课是故事,没有特定方法论) | 讲述了 Aroup Goupta 的故事,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 (故事本身就是案例,可以围绕故事进行讨论) | (主要目的是引起思考,可以围绕故事进行讨论) “Aroup Goupta 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没有放弃思考,最终找到了真相。你觉得 Aroup Goupta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信息,我们要像 Aroup Goupta 一样,多思考,多问为什么。” |
Lesson 14: Assumptions 假设 | 未经证实的假设 | 就像猜谜语一样,不能想当然,要找到真正的答案。假设是指未经证实的、想当然的观点。 | 1. 看到别人穿名牌: 认为这个人一定很有钱,家里肯定很有钱。2. 看到别人成绩好: 认为这个人一定很聪明,不用努力就能考好。3. 听到别人说某个地方好: 认为这个地方一定好玩,适合自己。4. 看到别人不理你: 认为他一定不喜欢你,故意躲着你。 | 质疑假设: “穿名牌的人不一定有钱,也许是借的,或者省吃俭用买的。成绩好的人不一定聪明,也许他很努力,付出了很多时间。别人说好玩的地方不一定适合你,你要考虑自己的喜好。别人不理你,也许他心情不好,或者没看到你。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多观察,多了解。” 引导孩子质疑未经证实的假设,不要轻易下结论。 |
Lesson 15: Circular Reasoning 循环论证 | 论据和结论相同 | 就像绕圈圈一样,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新的信息。循环论证是指论据和结论是同一句话,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 1. “这本书很好看,因为我喜欢看这本书。” (喜欢看这本书就是好看)2. “我是个好孩子,因为我听爸爸妈妈的话。” (听爸爸妈妈的话就是好孩子)3. “这个游戏很好玩,因为玩这个游戏让我很开心。” (玩得开心就是好玩)4. “他很诚实,因为他从来不说谎。” (不说谎就是诚实) | 指出循环: “’好看’和‘喜欢看’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你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听话’和‘好孩子’是一个意思,没有解释什么是好孩子。’好玩‘和‘开心’是一样的意思,没有说出游戏为什么好玩。’诚实’和‘不说谎’是一样的意思,没有解释诚实的含义。你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理由。” 帮助孩子识别循环论证,寻找更有效的论据。 |
Lesson 16: Equivocation 含糊其辞 | 偷换概念 | 就像变魔术一样,偷偷地改变了词语的含义。含糊其辞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故意或无意地改变某个词语的含义。 | 1. “人是高级动物,动物应该保护,所以人应该被保护。” (动物的“保护”和人的“保护”含义不同)2. “这本书很有深度,所以我看不懂。” (深度的含义被偷换了)3. “他很有个性,所以他不合群。” (个性和合群的含义被偷换了)4.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要给儿童最好的待遇。” (未来和待遇的含义被偷换了) | 明确定义: “这里的动物的‘保护’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还是保护人不受伤害?(引导孩子明确词语的含义)这本书的‘深度’指的是什么?是内容深刻,还是说难度很高,让人难以理解?’个性’是什么意思?是独立思考,还是不尊重别人?’未来’是什么意思?要给他们什么‘待遇’呢?” 引导孩子明确词语的含义,避免被混淆的概念误导。 |
Lesson 17: Loaded Question 陷阱问题 | 带有预设的提问 | 就像挖陷阱一样,让你掉进去。陷阱问题是指在提问中包含未经证实的假设,使回答者无论如何回答都会落入陷阱。 | 1. “你是不是经常抄别人的作业?” (假设你抄过作业)2. “你是不是还在玩游戏?说了多少次了不要玩!” (假设你正在玩游戏)3.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假设你以前喜欢过我)4. “你最近是不是又说谎了?” (假设你经常说谎) | 拒绝回答并指出陷阱: “我没有抄过作业,你不能随便冤枉我!我现在没玩游戏,你说的不对!我一直都喜欢你,你为什么要这样问?我最近没有说谎,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引导孩子拒绝回答带有预设的问题,并指出问题中的陷阱)你可以直接问我有没有完成作业,而不是问我是否经常抄作业。“ |
Lesson 18: Slippery Slope 滑坡谬误 | 不合理的推论 | 就像滑滑梯一样,从一个小小的错误开始,一路滑下去,最终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滑坡谬误是指认为如果允许发生一件事情,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糟糕的后果。 | 1. “如果你这次考试作弊,以后就会养成坏习惯,然后就会沉迷于作弊,最后就会被学校开除!” (作弊并不一定会导致被开除)2. “如果你今天不写作业,以后就会越来越懒,然后就会什么都学不好,最后就会找不到工作!” (不写作业并不一定会找不到工作)3. “如果你开始看偶像剧,你就会沉迷其中,然后就会不认真学习,最后就会考不上大学!” (看偶像剧并不一定会考不上大学)4. “如果你开了第一次头吃垃圾食品,就会天天想吃,最后就会生病!” (吃一次垃圾食品不会一定生病) | 指出推论的不合理性: “作弊是不对的,我会认真学习,争取下次考好。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不沉迷于作弊。 今天不写作业我会赶紧补上,以后好好安排时间。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会好好分配时间,不沉迷于电视剧。“ 引导孩子分析推论的合理性,不要被恐吓性的后果吓倒。 |
Lesson 19: Part - to - Whole 以偏概全 | 部分推断整体 |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摸到一部分就以为摸到了全部。以偏概全是指根据部分事物的特征来推断整体事物的特征。 | 1. “我遇到的几个广东人都很会做生意,所以所有广东人都很会做生意。” (不能因为遇到几个会做生意的广东人就推断所有广东人都擅长经商)2. “我买的这件衣服质量很差,所以这个牌子的所有衣服质量都很差。” (不能因为一件衣服质量差就推断所有衣服质量都差)3. “我们班的几个同学都很调皮,所以我们班的所有同学都很调皮。” (不能因为几个同学调皮就推断所有同学都调皮)4. “我上次去北京玩,感觉空气很差,所以北京的空气一直都不好。” (一次旅行的体验不能代表北京的整体情况) | 指出样本的局限性: “你遇到的只是少数广东人,不能代表所有广东人,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一件衣服质量差,不能代表所有衣服都差,也许只是个例。几个同学调皮,不能代表全班同学都调皮,也许他们只是比较活跃。一次旅行的体验只能代表当时的空气质量,我们要看长期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引导孩子意识到样本的局限性,不要轻易下结论。 |
Lesson 20: Whole - to - Part 整体到部分 | 整体推断部分 | 就像切蛋糕一样,不能以为蛋糕好吃,每一块都一样好吃。整体推断部分是指根据整体事物的特征来推断部分事物的特征。 | 1. “这所学校很有名,所以这所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很优秀。” (学校有名并不代表所有老师都优秀)2. “这个国家很强大,所以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很幸福。” (国家强大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幸福)3. “这个团队获得了冠军,所以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很厉害。” (团队获得冠军并不代表每个成员都厉害)4. “这家人很有钱,所以这家的孩子肯定过得很幸福。” (家庭富裕不代表孩子一定快乐) | 指出个体的差异性: “学校有名有很多因素,例如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升学率等等,不能代表每个老师都很优秀。国家强大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幸福,可能还存在贫富差距,社会问题。获得冠军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代表每个成员都很厉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贡献。有钱不代表孩子快乐,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引导孩子关注个体差异性,不要以整体概括个体。 |
Lesson 21: Either - Or 非此即彼 | 非黑即白的选择 | 就像看世界一样,不能只看到白色和黑色,还有很多颜色。非此即彼是指只给出两种选择,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 1. “你要么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要么就只能回家种田,一辈子没出息。” (除了考上好大学和回家种田,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2. “你如果不支持我,就是反对我,你就是我的敌人!” (除了支持和反对,还可以保持中立)3. “你要么听我的,要么就滚出去!没有别的选择!” (除了听从和离开,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4. “你如果不努力,就一定失败。” (不努力不一定失败,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结果) | 寻找其他可能性: “考上好大学很重要,但是如果没考上,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道路,比如学习一门技术,或者自主创业。我支持你,但不是所有事情都支持,我会提出我的建议。听你的话可以,但是你要说服我,让我明白你的理由。努力很重要,但也要讲究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引导孩子寻找其他可能性,不要局限于两种选择。 |
Lesson 22: What Is a Generalization? 什么是概括? | 形成概念,简化认知 | 概括是一种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认知,快速理解世界。就像整理玩具一样,把积木放在一起,把玩偶放在一起,这就是概括。 | 1. 动物分类: 我们可以把猫、狗、兔子概括为“宠物”。 2. 水果分类: 我们可以把苹果、香蕉、橙子概括为“水果”。3. 学习用品分类: 可以将铅笔、钢笔、橡皮概括为“文具”。 4. 好孩子行为: 帮助别人,认真完成作业,听父母话可以概括为“好孩子”。 | 日常对话: “宝贝,你看这些小猫、小狗,它们都有毛,会叫,还会摇尾巴,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什么呢?(引导孩子说出“宠物”)苹果、香蕉、橙子吃起来甜甜的,都含有维生素,我们叫它们什么好呢?(引导孩子说出“水果”)当你帮助了别人,完成了作业,妈妈会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引导孩子明白概括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周围的事物)” 要告诉孩子,概括只是简化认知的方式,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例如企鹅不会飞,但我们仍然把它概括为“鸟类”,因为大部分鸟类可以飞。 |
Lesson 23: Hasty Generalization 草率概括 | 样本不足的概括 | 就像尝了一颗葡萄就说所有葡萄都酸一样,样本不足的概括是指基于少量或不具代表性的样本得出普遍结论。 | 1. “我上次去上海旅游,觉得上海人都很冷漠,所以所有上海人都很冷漠。” (一次旅行的经历不能代表所有上海人)2. “我朋友玩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所以所有网络游戏都会让人沉迷。” (一个朋友的经历不能代表所有网络游戏)3. “我这次数学考试没考好,所以我的数学很差,以后都不想学数学了。” (一次考试的成绩不能代表你的数学水平)4. “我看到新闻报道,有小孩被狗咬伤,所以所有的狗都很危险。” (个别案例不代表整体情况) | 强调样本量和代表性: “一次旅行的经历只能代表你当时的感受,不能代表所有上海人,你要多接触不同的人,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你朋友沉迷游戏是因为他自控力不好,不能代表所有游戏都会让人沉迷,你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一次考试没考好,不能代表你的数学很差,你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下次努力。新闻报道的只是个别案例,不能代表所有的狗都很危险,你要了解狗狗的品种和习性。” 引导孩子意识到样本量和代表性的重要性,不要轻易下结论。 |
Lesson 24: What Is an Analogy? 什么是类比? | 借助相似性,理解新事物 | 类比是指利用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点,通过比较来进行推理或解释的一种思维方式。就像用故事解释道理一样,类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或不熟悉的事物。 | 1. 大脑与电脑: 可以把大脑比作电脑,记忆比作硬盘存储,思考比作程序运行。 2. 心脏与水泵: 可以把心脏比作水泵,血液循环比作水管运输,维持身体机能。3. 学习与盖房子: 可以把学习比作盖房子,知识积累比作打地基,不断学习提高。 4. 写作与画画: 可以把写作比作画画,文章结构比作绘画布局,语言文字比作绘画颜料。 | 日常对话: “宝贝,你知道电脑是怎么工作的吗? 我们可以把你的大脑想象成一台电脑, 你学到的知识就像电脑里的文件, 考试的时候,大脑就像电脑一样,把文件找出来,给你看 (解释大脑工作原理)。你的心脏就像家里的水泵一样, 水泵把水抽到各个地方,你的心脏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帮助孩子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学习就像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再慢慢往上盖, 每天学习一点点, 才能盖起知识的大厦。写作就像画画,先想好要画什么,怎么画, 然后用文字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要强调类比只是帮助理解的方式,大脑比电脑更复杂,心脏比水泵更精密,学习和盖房子也有本质区别。 |
Lesson 25: Weak Analogy 薄弱类比 | 不恰当的类比 | 就像用错误的钥匙开锁一样,薄弱类比是指用于类比的事物之间缺乏足够的相似性,导致类比不成立。 | 1. “孩子需要管教,小树也需要修剪,所以我们要像修剪小树一样管教孩子。” (孩子和小树有很大区别,不能简单类比)2. “学习就像吃饭,都需要坚持,所以只要坚持学习,就能学好。” (学习和吃饭有很多不同,不能简单类比)3. “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长要管理家庭,所以国家也要有一个独裁者。” (国家和家庭有很大区别,不能简单类比) 4. “人需要喝水才能活下去,植物也需要浇水才能活下去,所以植物就像人一样。” (虽然都需要水,但本质是不同的) | 指出类比的不相似性: “孩子和小树不一样,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能像对待小树一样随意修剪。学习和吃饭不一样,学习需要思考和理解,吃饭只是简单的摄入营养。国家和家庭不一样,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不能像家庭一样管理。植物和人有很多不同,人有思想,植物没有思想。我们要分析类比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不要被不恰当的类比误导。” 引导孩子分析类比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避免被不恰当的类比误导。 |
Lesson 26: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因此谬误 | 因果倒置 | 就像把原因和结果搞反了一样,因此谬误是指认为如果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后,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导致第二件事的原因。 | 1. “自从我穿了这件红色的衣服,每次考试都考得很好,所以这件衣服能给我带来好运。” (考试考得好可能是因为认真复习,而不是衣服)2. “自从我开始每天早上吃鸡蛋,我就变得更有精神了,所以吃鸡蛋能让我更有精神。” (更有精神可能是因为睡得更好,而不是鸡蛋)3. “自从我搬到这个新家,我的运气就变好了,所以这个新家能给我带来好运。” (运气好可能是因为心态变好)4. “每次下雨之前,都会有乌云,所以乌云是下雨的原因。” (乌云只是下雨的征兆,不是直接原因) | 寻找其他原因: “考试考得好是因为你认真复习了,和你穿什么衣服没有关系。你更有精神可能是因为你睡得更好了,而不是因为你吃了鸡蛋。你的运气变好可能是因为你的心态更积极了,而不是因为你搬了新家。乌云只是下雨的征兆,真正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引导孩子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不要轻易下结论。 |
Lesson 27: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in Statistics 统计中的因此谬误 | 统计数据的误用 | 统计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事实,也可能扭曲事实。 统计数据中的因此谬误是指将统计数据中的相关性误认为是因果关系。 | 1. “统计表明,经常喝咖啡的人更容易失眠,所以喝咖啡会导致失眠。” (可能本身就失眠的人才会喝咖啡)2. “统计表明,成绩好的学生阅读量大,所以阅读量大能提高成绩。” (可能成绩好的学生更喜欢阅读)3. “统计表明,吃冰淇淋的人更容易中暑,所以吃冰淇淋会导致中暑。” (天气炎热的时候既容易中暑也容易吃冰淇淋) 4. “调查显示,有钱人更快乐,所以有钱就能买到快乐。” (可能快乐的人更容易赚到钱) | 寻找其他变量: “经常喝咖啡的人可能本身就容易失眠,我们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等。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本身就喜欢阅读,我们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学习方法、家庭环境等等。天气炎热的时候既容易中暑也容易吃冰淇淋,我们要考虑气温这个因素。可能快乐的人更容易赚到钱,我们要考虑性格、能力、机遇等其他因素。” 引导孩子寻找其他可能的变量,避免将相关性误认为是因果关系。 |
Lesson 28: Proof by Lack of Evidence 缺乏证据的证明 | 缺乏证据不能证明不存在 | 就像大海一样,我们看不到底,但不能说海底什么都没有。缺乏证据的证明是指认为如果无法证明某件事存在,那么这件事就不存在。 | 1. “我从来没有见过鬼,所以世界上根本没有鬼。” (没有见过不能证明不存在)2. “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外星人,所以外星人根本不存在。” (没有找到不能证明不存在)3. “没有人能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上帝根本不存在。” (没有证明不能证明不存在) 4. “没有人能证明吃这个药能治病,所以这个药肯定没用。” (没证明有效不代表一定没有效果) | 区分“无法证明”和“不存在”: “你没有见过鬼,只能说你没有见过,不能代表世界上没有鬼。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外星人,只能说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不能代表外星人不存在。没有人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只能说我们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不能代表上帝不存在。没有证明吃这个药能治病, |